别把专业当生活,因为生活不分专业

Sea Song
曲目:Sea Song
专辑:Sea Sew
艺人:Lisa Hannigan
年代:2008年
厂牌:RMG
风格:Indie摇滚

MP3下载:地址1(百度MP3) | 地址2(360云盘)

【别把专业当生活,因为生活不分专业】文/赵星

一、陷入了“专业”怪圈

我收到很多信,大部分从自己大学时候悲催的选错了专业开始,洋洋洒洒数万字,中心思想是想问,究竟要不要放弃自己大学的专业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,但放弃专业总觉得太可惜了。想着想着,就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了希望和前途。

我们被陷入了一个“专业”的怪圈,每个人都过于专注和重视自己拿些所谓的“专业”,然后对其他事情一无所知。

上周末和The New Yorker的记者吃饭,她采访了一些我在中国 做的很多事情。那几天我非常乱,工作上有一些很头痛且我个人无法控制的事儿,台版的书在补各种类似前言、楔 子、致谢方面的文字,陆版的书还在配合改文字,新买的书堆的书架差点倒了,还恰逢色彩教室一批批的买彩笔,志愿者甄选等等。她问我:

“你会继续写书,或者当专业的作家吗?”

“不会。”

“那你想做点什么?”

“做一些新的我没有做过的事情。”

其实,我经常被很多人问到类似的问题:

写字这么好,书出的这么快,要不要去做专业作家?

图画的这么好,要不要去转行做设计?

个人业务这么发达,要不要转行做自由职业者?

每次我回答不要之后,对方便露出遗憾的神色,其实我也有点遗憾,总觉得自己浪费掉了什么……

二、可是生活,它不分专业

我们从小被要求学习,不断的学习,除此以外的事情都不用管。于是当我们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的时候,父母就会格外担心起来。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因为转学到了很远的地方,于是每周都要从家坐公交车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。在我所住的那个很大的厂矿小区里,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就近在厂矿学校上学的,家和学校都在小区里,很放心。一旦要去小区以外的地方,家长便会手把手的领着带着才能走。于是,当有一天我在路边听到一个阿姨A带着高我一头的儿子,向阿姨B骄傲的炫耀:“我儿子可以自己坐公交车了!”我侧头看了看她们,露出鄙夷的神色。从那个时候我突然就明白:

广泛的涉猎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事情,才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各种自由。

比如我小学的暑假就可以自己坐长途车去另一个城市做社会调研,比如我初中的暑假就可以直接找到福利院的院长,和他讨论做义工的事情;比如现在我可以用各种方法找我想要的各种信息,来完成我的一个个梦想。

很多时候我会发现,我们对“专业”太过认真了。似乎除了与之相关的事情,其他全部都是浪费时间。比如小时候我们过多的学习,于是很多人有学习综合症,只要一天不学习,心里就内疚的不行,其实这是一种很极端的心理了,可是我们都没有觉察到。

进入社会以后,这种状况更加明显了,但好像很多人都引以为傲。

读书,一定要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,最不济也是人人都在读经管、暴富、速成之类的书。

聚会,大多是圈里人聚会,圈里就那么几个人,天天聚,彼此做的事情也大同小异。

聊天,张口闭口都是自己手里的大合同签了多少,自己笔下的稿子有没有交。

就连微博,几乎能由此看到楼主的职业与性格,甚至客户是谁,而其实这应该是一个可以发挥想象力的地方。

于是每个人都越走越窄,最后发现如果跳槽,就那么几个公司的选择了。

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,除了自己的所学专业,你还知道别的吗?

旅行,找不到靠谱的机票代理商。

郊游,搞不清路线是什么。

看病,分不清流程是什么。

可是生活,它不分专业。

三、差生为什么容易成功?

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,在学校时学习很好的同学,大多长大进入社会后会变得平庸。相反,那些学业上差一些的同学,进入社会后却如鱼得水。很多人对此解释叫做“混得开”!我仔细想一想,却觉得当年后进的同学,多半早早学会了学校以外的“生活课”,当生活的大幕一拉开,这些同学便立刻跃上舞台翻腾起来;而那些只学会语文数学英语的同学,一旦这些学习产品停产,便会出现对生活的各种不适应。

我有个表弟高二就退学去卖手机,后来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卖自行车,家庭聚会的时候忙前忙后的招呼大家,俨然一个到处都能照顾到的小老板。那个每天跟着我偷爷爷饼干的小男孩去哪儿了?

我突然明白,当我在教室里背单词的时候,他勾结外校同学打群架,这是“沟通能力”和“领导力”的训练;当我在教室里背全球着名城市经纬度的时候,他在台球厅里大打台球,在网吧里联机打网游,这是“社交能力”的体现;当我在背诵“lift the basket on to the truck”的时候,他在大马路上卖手机,逢人就问有没有手机要买,这是“现金流”概念的初体验。

这一切,我在22岁进入职场的时候,才通过各种头破血流的冲撞习得,撞的时候,内心还傲的要死,觉得社会太黑暗,这一切不是我的错。

当然有很多人会说,你这个例子不对,不能退学去赚钱,那么我又想到了我的同班同学,张CEO。张CEO从初中与我同学,直到大学才分开,那时候我的成绩远好于他,现在他有自己的一家公司,且公司的主营业务目前居全国领先地位,每天飞来飞去的到处招商引资,老婆也是我的同班同学,经常发个邀请函请我去 重庆一游。张CEO从小学习一般般,我估计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跟我的另一位同学杨CEO出去玩、打游戏、逛街、打球去了,生活技能也与时俱进的培养起来,于 是今天生活事业都很不错。

我弟弟做过很多事情,我两个妹妹也从路边摆摊卖手机开始起家,现在都结婚生子,生活美满,家庭聚会娴熟自如。倒是我这个一直优秀的姐姐,变得越来越内向,还处于要什么没什么的境界里快要成仙,每次聚会好像领导视察工作,眼里没活,到处插不上手。

而如我一样教育背景好,工作背景好的很多人,每天捏着几张票子打个小车,吃个小餐馆,就觉得生活美好的不行了,因此便失去了很多向外延伸的动力。总 觉得目前很好,干嘛要离开?干嘛要没事找事儿的寻找不同呢?然后你会感觉到,自己整个人都陷入了一个小圈子里,每天就那么几个人互相扯淡吃饭玩乐。最高境 界也就是刷着围脖看到某地不错,就心生向往,其实也就只剩下向往了。

四、错过的风景

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觉得,我的专业在那里,不要走远,不要走远……结果对远方的世界一无所知。

大前年的时候,我刚毕业,每个周末窝在家里,说是要写东西看书,从不郊游,从不娱乐。结果呢?书到底看了几本啊!几本啊!连四季变化都觉察不到的宅着,到底有什么收获啊!人脉不够,来北京5年连故宫都没进去过,我到底用错过的风景换回了什么?

后来的三年,我努力的尝试了很多领域,虽然做的不算特别好,但却觉得自己毕业后的三年,过的充实而美好,最重要的是,那1000多个日日夜夜,是我自己本来想要的模样。我一点都不后悔,在那些日子里,做过的事、爱过的人、犯过的错、流过的泪,他们让我清楚的明白,世界其实很大很大!

我们应该去尝试一些专业以外的事情,因为那些所谓的专业,不过多读了几本书而已,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专业。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专业以外的书,交一些专业以外的朋友,听很多专业以外的故事,观察不同地区不同人是如何生活的,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一种不同于自己的经历。

别把专业当生活,因为生活不分专业。

15 条留言

  • 笑容明媚的宁子

    是呢

  • 那些专业也没学好,社交也没做好的人,怎么破?也许我错过了太多的风景,只剩向往了,以后的路要尝试突破~

  • 看完必须说点甚么,我学到专业失掉了生活的乐趣。和楼主有同感,每次聚会自己就像一个领导视察工作一样眼里没活,茫然。

  • 写的很贴切,写的好

  • 踩在基石上寻找敲金石,所以基石也是无可或缺的,好好利用它就可以啦。

  • 感谢麦田音乐

  • 兹兹不隽永

    你羡慕着别人,未必没人不在羡慕你。专业不专业,不能代表成功不成功。只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相符,不管酸甜苦辣都欢喜,都珍惜眼下的小幸福和小矫情。

  • 我可能真的不是爱学习的一类人,所以工作之余,除非考试或者近期专业需求,我看的全是所谓的闲书,而且是要多闲有多闲,为此也招来了很多人的侧目,询问我到底喜欢什么,又擅长什么,我始终无法给一个确切的回答,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,我始终徜徉在书的海洋里,不求找到彼岸,只为能感受那些起伏,如此而已。

  • 君不见,优秀生的成功者更多,成功不仅仅是限于钱财和家庭,那只是很基本的一部分

  • 转专业,换行业找工作,意味着要把之前积累的摈弃,重新开始一样新的东西,这需要很大的勇气。周围一些同事,虽然目前的工作内容不是自己喜欢的,但是迫于家庭的压力,如果换个行业工作,工资可能只是现在的一半,很多每个月拿了工资就要供房子,养家的孩子,不敢冒这个险啊!哎,大部分人工作只是为了赚钱而已,多少人的工作是自己热衷并擅长的呢?

  • 一、怎么一会儿“儿子”,一会儿“姐姐”呢?是收集的不同人的经历?
    二、这位曾经“专业”的人刚刚跳出这个“怪圈”,就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说"别把专业当生活,因为生活不分专业",因为觉得自己经历过了。我觉得应该是因为“专”得深度不够,包括对生活的“专”和对专业的“专”。
    三、我现在仍然喜欢着我的专业,那我为什么不继续转下去呢?等我不喜欢了再尝试别的,也来得及呀。即便是一天换一种生活,也不会尝遍世间所有的生活的。

  • 在我最纠结我的专业时候 。。想进来听听音乐的,结果就看到了这 。这是在指引我什么吗 ?恩。好好加油努力吧 。

  • 夜深 独占沙发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