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舒压大师John Adorney - Beckoning

John Adorney
曲目:Dance of the Moon and Stars
艺人:John Adorney
专辑:Beckoning
年代:1998
风格:轻音乐NEW AGE新世纪
介绍:
John Adorney(约翰·安铎尼)在美国被誉为“音乐舒压大师”,是擅长用音乐舒解都市人身心疲惫的传奇人物。据媒体介绍他自创了心灵辅助治疗音乐,透过不同的音程、节奏、拍速、振动频率,设计出具视觉意象的无声乐音。

他根据独创的「星光作曲法则」,将星光的明灭化做波长、频率,融入于乐曲的创作中。媒体为达到市场目的的宣传,往往削弱了我们耳朵独立欣赏的意识。对《Bechoning》这张专辑客观评价:它是悦耳的,轻松的。适合大众口味的“快餐”。你不需要特定的环境、特定的心情,随时可以让你的心序与音乐同步,而音乐描述的正是我们每天面对繁忙生活的应该持有的状态。整张专辑节奏平缓、流畅,产生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暗自向往的缓冲因素。不要以纯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它,不然,也许不经意间你在它身上看到某位音乐大师的影子,抑或没有找到曾让你心动的旋律而心存厌拒。舒压音乐需要大众化,并且有物理、生理的作用妙用其中。我们要做的唯有放松,音乐飘飘由耳入心,畅溢全身,在我们的血脉中轻快奔流,如略带寒意的春水融化浮冰,通畅的河岸,侵润着人们冰冻已久的心灵。

00:00/00:00

30年后,你拿什么养活自己

【心情短语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画线问题,你得自己决定你要把线画在哪里。你不能帮别人画那条线。当然啦,你可以试试,但不会有用的。遵守别人定下的规矩可不等于尊重生命。如果你想尊重生命,你就得自己画那条线。——约翰·伯格

【文】30年后,你拿什么养活自己

最近读了《30年后,你拿什么养活自己》系列3,环顾四周,看看现在的社会状况和自身的状况,还真想了一些事儿,记录一下。

1 年轻人很少去想象老年生活。年轻人有很多眼前的问题。纠结“我到底要不要买这个包”的女生,怎么会去想养老这回事呢?再说,想到自己会年华老去,也真让人兴味索然。

但是,如果不发生意外,我们都会活到老年,需要尊严、体面、健康、自给自足地生活下去。

现在人也逐渐不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,有子女也不可能在财务上依附他们,反觉得老了还做伸手党,是非常窘迫的生存方式。

2 地铁上常常看到收废报纸的老人。在人满为患、晃晃荡荡的车厢里,他们背着沉重的大包,在大家的抱怨声里,费劲地挤过来,挤过去。

这些老人,有的是生活有困难,但有些据说家境尚可。那么,为什么家境尚可的也要去收报纸?

小区里也住着收废品的老人。以南京的房价,他们坐拥两三百万,为什么天天晚上翻垃圾箱?

可以想象,他们守着一份养老金,再没有其他任何入息,有坐吃山空之感,子女也未必给以经济支持和爱护,再加上对自己的未来很悲观(只有更老、更孱弱这么一个未来……),这种心理感受是多么恐怖,让人很想很想去做点什么,抓住一点点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。

体面算个啥呢,自然是可以不要的。

3 这本《30年后,我们拿什么养活自己》是韩国人写的。韩国和日本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,已经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,经济增长变缓。对于我们的未来,他们目前的社会状况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。

相比日韩,现阶段的中国中间阶级更不稳定。叶檀说“我国财富分配、财富形成方式特点鲜明,中产收入阶层与贫困群体更加脆弱。”这话是很有道理的。

和日韩一样,中国也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。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,养老金缺口逐年加大,国家养老体系也有越来越大的风险。最近有个说法,说今天的中国大概是9亿人抚养5亿人的局面,而18年后的未来,将面临5亿多人口抚养9亿多人的局面。

出生率下降,房屋的空置率将会提高,一代人时间后(?)房产市场必然出现萧条。如果年轻时候盲目投资房产,支付过高房贷利息,将来经济状况会很不稳定。

其实现在房价泡沫已经相当严重,房价也有明显的下行趋势,连地产大佬们都不再看好今年房市了。

4为了人到老年可以富足、健康、体面,更直观地说,不要有去地铁捡废报纸的心理需要,请从现在开始多存钱,减少高消费,锻炼身体,越早越好。

书中建议一:从30岁开始存钱,比从40岁开始要好得多,因为存钱有复利。(书中提到的每年10%到15%回报率,应该是指的三十年投资复利的平均值。)

建议二: 信用卡欠债利息非常之高,一定要量入为出,别成为外表光鲜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卡奴。

“卡奴”这种不幸的生物,不是现代才出现的。在古代巴比伦、罗马、唐代中国,都有因欠债而沦为奴隶的人。最近读的一本古书,也劝谕普通人家不要为了面子借钱办婚事。包法利夫人最后的山穷水尽,也是因为借债消费、债台高筑啊。无论啥年代,喜欢过度消费的人都是很常见的。

建议三:车是日常生活中最大宗的消费品,虽然和房相比车不贵,但买车是消费的起点而不是终点:油费、保险、停车费、车的保养、堵在路上的时间损失,以及……你去年没收到两千块的罚单吗?购车前请三思。

书中一个24岁的卡奴女孩,理财师让她翻身的第一步,就是卖掉车。

周末我买糕饼,在蛋糕店听到打工的女孩子闲聊,正在大谈在南京限牌之前赶紧买车。其中一个有辆四五万块的小车。又聊到“宝马也不贵啊,也就三十万。”这种口气和消费观,真叫人一头汗哎。

建议四:书中建议不要一味攀比,过度投资子女教育,预留好自己养老金,在未来是对子女的最大支持。而且,有经济能力的老年父母,才能真正赢得子女尊重(多么现实啊)。

书中一位高收入人士,把一双初中子女送去美国读书,妻子也辞职跟去照顾,再加上房贷,几乎入不敷出。他心力交瘁,又孤单寂寞,心理状态差了,工作上就畏首畏尾,反而一塌糊涂,到了被解雇边缘。

家长觉得“现在苦一点,咬咬牙挺过去就好了”?别着急,临到退休还要掏空一辈子积蓄呢,因为子女要办婚礼、买房子了(韩国和中国还真像啊!)

建议五:从年轻时候起,就做好准备,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爱好,在退休之后继续工作。

书中有两个成功例子。一位电视台高管,退休后成立一家广告公司,利用人脉继续做事。一位爱好木工的老人,退休后设计制作传统手工家具,供不应求,闯出一片新天地。

5 另外,最近有个很火的日本纪录片叫作《无缘社会》(也有同名书),讲述的是是“现代人的孤独老死”。许多日本人,一是没朋友,“无社缘”;二是和家庭关系疏离,这是“无血缘”;三则与家乡关系断绝,这是“无地缘”。高龄、少子、失业、不婚、城市化,造就“无缘之人”,活着,没有人和他们联系,没有工作,没有配偶儿女,也不回家乡;死了,没有人知道……

日本在步入“无缘社会”,那中国呢……

除去经济上要自立,我们也要多多珍惜各种人生的缘啊!刚看到一个家里蹲三年的小朋友去水族馆应聘的贴,觉得很感动。年轻时候还能有勇气、有能力走出去,如果是年纪大了,就更加难与人交流了。如果这一辈子一定要吃苦头,我们都希望是年轻时候,而不是老了以后。与大家共勉。(文/桃花石上书生)

22 条留言

  • 我用的firefox 显示undefine 听不了 ??

  • 阿阿阿阿阿么吖

    为什么听不了啊鬼鬼

  • 这里能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之地

  • 喜欢这种音乐与文字的搭配,赞!

  • 喜欢这个系列,每天上班就靠它了。

  • 做爱做的事,与共同爱好之人一同前行。

  • 我是一个粗人

    音乐不错,很喜欢。

  • 这里总是能让我平静下来

  • 从本科发现麦田,到现在硕士毕业,起码也有五年了吧。面临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困惑,很心烦,进来听听歌,安静一下。谢谢老鬼,多年如一日的做着这个网站。

  • 音乐很好。

  • 休闲时刻,来一枚,舒心畅快。

  • 更迷茫了

  • 复制了两遍

  • 老鬼,高一误入了麦田是2011年现在我大一是2014年,三年过去了,我变了很多,还好麦田还是一直没变,或许这也是你一直坚持做这个网站的原因,虽然现在上大学时间很多很闲可是总是感觉没时间,现在发现以前高中篇篇必看的麦田竟然也好久没来了,在微博,微信,QQ,上都关注了,每次更新我都知道,可是每次没事匆匆掠过,因为我想这么好的东西要等我静下来的时候慢慢看然后就放下了,可是就再没有静下来的时候了,现在想想可能是真的静下来的时候少了,很可惜,时间这么多静下来的时候这么少,有什么用呢,每天稀里糊涂的就过了,每天这样玩玩闹闹是挺开心的,可是回头一想什么都没留下也觉得遗憾,还是得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才好,麦田伴着我一起成长让我觉得很欣慰,刚才翻了翻前几年的就想起了但是看那些文章的我和那是的心情,那时的我又怎会知道现在的我的生活呢,谢谢老鬼,继续下去吧,我们陪着麦田,麦田陪着我们一起成长。最近很喜欢赵雷,迷笛音乐节上也专门去看他了,不知道老鬼喜不喜欢,他现在好像就出了十首歌可是都很喜欢,喜欢那种北京胡同的感觉。推荐推荐。

    • 嗯嗯,不能更同意。我也是高一的时候发现麦田,一直默默关注着。。。现在大学了,睡前还是会看下麦田的微信账号,就会觉得很安宁。。。你也是在北京上大学么?

  • 看了这篇简介,觉得受益良多啊

  • 看完《三十年后,我们拿什么养活自己》觉得危机四伏,我得加油啊!

  • 听完,看完,想想,睡去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